HIFI云:甲类功放音质为什么更醇厚,音质更好?
点击数:974次
甲类功放的工作方式具有最佳的线性,每个输出晶体管均放大讯号全波,完全不存在交越失真(SwitchingDistortion),即使不施用负反馈,它的开环路失真仍十分低,因此被称为是声音最理想的放大线路设计。甲类功放以其独特的醇厚甜美音色在发烧友享有盛誉。
一.采用MOS FET金属氧化场效应功率管
在甲类功放中使用MOS FET已是许多高档功放靓声的法宝之一,这种具有类似电子管特性的管子使功放音色平添许多暖意。例如:CYMET AM5D机末级采用4对东芝MOS FET名管,k15g J200,著名的“金嗓子”甲类功放也即采用该管。AM50为充分发挥该管性能,在放大器的输入,推动级,也全部采用场效应管,使前后级音色更加温馨迷人。MOS FET具有负温特性,工作状态,非常稳定,故其特别适合高热度的甲类功放。
二.设计风冷式恒温散热器
甲类放大器功率很低,末级发热很大,一般均配以大型散热装置,传统散热方式对甲类放大器而言有二点不利之处,一是散热器温度随室温变化很大,这可能导致音色变化。甲类放大器的末级必须具备一定的温度,温度太低则音色不佳,许多发烧友出现热机比冷机好听就这个原因。其二是传统散热器的预热时间太长,从冷机到热机过程太长,在冬季往往数小时不能达到理想的温度。AM50机采用独特的风冷恒温散热器,不管在什么环境下均可迅速开温至85℃,并使末级温度恒定在85℃左右,笔者实验了下,在室温8℃时,从开机到恒温仅需4分钟左右。
三.末级采用无负反馈电路
研究发现,负反馈电路特别是大环路负反馈会有损音频放大器的听感,特别是瞬态响应。例如:拔弦志,钢琴声及人声表现有大环路负反馈时音色不如无大环路负反馈时,许多听过AM50机的发烧友都认为该机人声,琴声特别靓,泛音特别丰富,这完全是成功应用无大环路负反馈的结果。
四.音质好的原因?
在静态时,甲类功放和乙类功放接上纯电阻负载,测试时可能指标差不多,甚至热噪声甲类大一些。但是实际应用时,接的却是真负载(动负载)——扬声器,而且不同频率时扬声器的阻抗也不一样,这时的综合电声指标将劣于纯电阻负载时的指标,产生瞬态失真。由于负反馈的存在又会反馈到前级,这种瞬态失真关键是扬声器系统质量关型设计受到有效的、不间断的阻尼(控制)所引起,并且信号的电压上升率越高,这种失真越严重。对于高保真而言,重要的是扬声器系统的质量惯性能否受到扩音机有效的阻尼(控制)。
乙类功放的阻尼不能有效的控制扬声器,对任意半周只有一臂输出在工作,或推或挽,但不能同时工作,所以它的阻尼是单方向的,即无论正半周或负半周,他只有产生推动扬声器工作的动力,而不能产生控制回来的拉力,要全方位阻尼,驱动电流必须及时换向,问题就在这里。
以输入方波为例,可能工作时输入信号比方波还要复杂,当信号上升时,扬声器可以按照信号波形去工作,但当信号突然停止时,扬声器由于质量的惯性作用,却不会立刻停止,此时它的音圈产生反电动势造成正在导通的A臂输出管反偏而截止,而原来处于截止的B臂却导通,同时这个反电动势又由负反馈送回前级被放大后从而激励B臂输出管加速导通,共同完成乙类功放这种特殊的阻尼,因为这个过程要过零点,有一瞬间失去阻尼自由振荡。这个过程完毕,B臂导通变截止,原本导通又被反偏的A臂输出管才恢复导通,又经历一次过零点失去阻尼的瞬间才恢复阻尼。因此说乙类功放的阻尼在任意瞬间都是单方向的,对扬声器的阻尼是靠反反复复的过零点换相来实现的,几乎时刻都产生着失真。
甲类功放正负两臂均导通,阻尼系数的双方向的,在突发性高电压上升时,音圈按照波形去动作,信号停止时,反电势经导通的B臂完成通路,惯性被阻尼,无法产生自由振荡,反电势也建立不了,甲类功放这种全方向的阻尼,迫使扬改朝换代器的振动始终根据信号的波形去振动。这好比一辆正在预势的摩托车,说走就走,说停就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