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幅不能超过振膜的极限
点击数:783次
人的听力范围一般在20~20kHz。我们常见的耳机频率响应也都是20~20KHz。30Hz以下你应该就很难听到了,但好的耳机会尽量将将这些信号转化为声音,也就是烧友们说的“下潜”。“下潜”深的耳机会让你听音乐的低频时更加沉浸,低频充沛有弹性。既然说到了下线,那再来说说上线。人类听的到的上线是20KHz,其实已经很高很高了。我们日常听到的声音、歌曲远远小于20KHz。
有些厂商标称频响范围非常宽,笔者见过的甚至有5Hz~40KHz。但并没有标清楚频率误差范围。如果频率误差范围过大,频响范围这个参数可能就没有意义。频率误差范围是什么呢?如果一个耳机参数这样表示“20~20KHz+\-3dB”表示的是耳机从20~20KHz,各个频率的响度误差范围在正负3分贝之内。
我们知道频率越低,越不容易被听到,频率在往下降的过程中,响度也在变小。在相同音量下,低到20Hz的响度与1kHz的响度差距越小,就可以认为耳机下潜或者上浮越好。不少高端耳机,像HiFiMAN的香格里拉,频响范围虽在7~120KHz,但在人耳能听到的范围内频率误差非常小。所以频率误差范围也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参数。
不少耳机有低频调节功能,实现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大家在挑选有低频调节的耳机时,相信也想弄清到底是什么改变了耳机的低频,下面笔者来带着大家看看常见的低频调节原理。
对于耳机低频的量设计多少,厂商其实也很头疼。于是干脆在耳机上加一个低频调节,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听音曲目自行调节。常见的低频调节的工作原理是,在耳机封闭的腔体上增加一个可调节的阀,通过改变“阀门”大小,控制腔体开放程度,这种设计多在头戴式耳机。
还有就是像qdc变色龙的拨杆设计,两个拨杆分别是低频增益开关和中高频增益开关。因为调音会带来灵敏度和阻抗的小幅浮动,所以,笔者猜测变色龙的音频调节是通过改变腔体内单元的工作数量实现的。
除了上述两种,笔者也听过一些耳机通过更换调音嘴、更换耳塞套等实现低频调节。但无非就是改变了对声音的吸收和反射,有一定效果,但不如以上两种明显。
总结:
耳机的参数不是绝对的,但耳机的参数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耳机的声学设计,以及做工。同时,笔者也希望朋友们不要太过纠结于耳机的参数、用了什么技术等等这些,因为好的耳机需要你集中精力去聆听,最终需要回归听感。笔者还是认为没有完美的耳机,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耳机。希望笔者的文章能够帮助大家形成自己的观点,不被厂商所迷惑,真正选出最适合自己的耳机。